屯留区“大手拉小手”厚植家国情怀
“看吧,千山万壑铜壁铁墙,抗日的烽火,燃烧在太行山上……”活动中,50余名预定新兵集结列队,唱着嘹亮的军歌,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校园。在学生们的欢呼声中,一场精彩纷呈的国防教育“盛宴”拉开帷幕。
“看吧,千山万壑铜壁铁墙,抗日的烽火,燃烧在太行山上……”活动中,50余名预定新兵集结列队,唱着嘹亮的军歌,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校园。在学生们的欢呼声中,一场精彩纷呈的国防教育“盛宴”拉开帷幕。
在长白山余脉深处,桦甸市夹皮沟镇牡丹岭的密林中,小二道河子旁的松柏静静守护着一座朴素墓碑——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、中共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将军的殉国地。80多年前,32岁的他在此耗尽最后气力,留下“革命的红旗会插遍全中国”的遗愿,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
9月3日上午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,由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,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。(图为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”直播视频截图)
我于1930年冬在延吉县横道子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反日群众组织--少年先锋队,担负党的秘密通信联络工作。1931年,在参加党领导的春季“清算走狗斗争”和秋季的“秋收斗争”中,我表现积极,成为骨干,于1932年3月,加入了共青团。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,我参加了反对日寇
“我的太爷爷原名关有维,‘魏拯民’是他投身抗日救亡事业时所用的化名。打我记事起,父亲就常常给我讲述太爷爷投身革命、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,那些热血沸腾的故事,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。”魏拯民曾孙关恒在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时感慨道,“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吉林省,踏上这片
漫步焕新的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,目光所及的是青砖黛瓦的历史建筑群落。在这条老街,可以聆听岁月回响,铭记历史、砥砺奋进。近日,位于街区内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推出“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”主题观展线路,带领市民游客系统回望十四年的抗战历程,感受人民
1940年2月23日,东北濛江(今靖宇县)的山林里,寒风像无数把锋利的刀子,卷着雪粒呼啸而过。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里,积雪没到膝盖,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。一棵光秃秃的桦树下,杨靖宇靠在树干上,深蓝色的棉布军装早已被雪水浸透,又冻成了硬邦邦的“铠甲”,领口